高质量发展
淄博高新区:人才新政16条发布
9月25日,淄博高新区发布《淄博高新区建设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的若干措施》(简称“人才新政16条”),提出实施帅才“塔尖”计划、实施将才“托举”计划、实施俊才“强基”计划、聚力加快人才平台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等5方面16条措施,着力建设人才引领型开发区,创建山东省人才集聚节点。
实施帅才“塔尖”计划,为赴淄博高新区创业的顶尖人才、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首位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创业团队项目,最高提供5000万元综合资助和1000平方米创业启动场地;创新出台针对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负责人等七类高层次人才创业支持政策,经评审,最高可享受1000万元综合资助和500平方米创业启动场地。
实施将才“托举”计划,为新引育的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选及自主培养的淄博英才计划人选,最高分别奖励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购房补贴。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对通过大赛入选“火炬英才”的人才给予每人10万元一次性人才津贴。
实施俊才“强基”计划,每两年评选100名骨干人才,发放3万元人才津贴。对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的教育工作者,聘期内分别按照每月3000元、2000元、1000元生活补贴标准考核发放,从市外新引进的且签订10年以上全职聘用合同还可获得最高25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
聚力加快人才平台建设,推动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新型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平台的建设,其中新增的平台最高可获得50万元奖励,对新进站的全职院士最高给予50万元综合补贴,兼职院士最高给予10万元综合补贴;新入站的博士后可获得5万元的启动资金,入站后留在淄博高新区工作的博士后可获得5万元的就业补贴。设立高校奖学金,新设立的高校奖学金项目每年最高可获得10万元补助。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设立规模2亿元的高端人才股权投资基金,对科技含量高、投资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全区经济拉动性强的项目,将通过基金给予支持。在市内首设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以“原始创新、源头创新、集成创新”为主要投资标的,支持人才项目就地转化,支持科技团队就地创办科技型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引导新兴产业集聚。优先支持国内外顶尖人才、杰出人才领衔的人才项目,单个项目投资额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特别优秀的项目经审定可提高投资额。为毕业年度内来淄博高新区联系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按照每人500元的额度发放“来淄体验券”,用于补贴住宿、餐饮。
随着一系列人才新政的实施落实,淄博高新区持续完善更具活力的引才聚才机制,推动人才政策迭代升级、人才生态持续优化,构建人才工作“高新”品牌。
南宁高新区:签约2个项目
9月24日,正值第二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之际,南宁市委、市政府举行2024南宁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其中,环境治理设施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南宁东部新城,RFID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户南宁高新区主园区。
武汉天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环境治理设施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将在南宁市推进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飞灰集中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天源环保南宁高端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4个项目,助力南宁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四川乐鸿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RFID产业基地项目,拟在南宁高新区主园区购地294亩,计划总投资31.15亿元,分三期建设超压纸车间、导电硅涂布车间、热敏碳涂布车间、导电胶涂布车间、芯片制程车间、天线车间、柔印车间、激光写码车间、研发楼、质量检测中心、仓储物流系统及其他配套设施。
当前,南宁高新区主动融入和服务南宁市重大战略,依托东部新城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与高新主园区联动开发、协同建设,聚焦生命健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加快大项目洽谈进度,促成意向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南宁高新区还将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以更大的力度,在更宽的领域,全面推动南宁高新区的经贸交流与合作。
咸阳高新区:中国石化销售陕西咸阳石油分公司区域总部项目签约
9月24日,中国石化销售陕西咸阳石油分公司区域总部项目签约落户咸阳高新区。
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拟在咸阳高新区建设新增油气站(含便利加油站)、充换电及加氢站等高品质综合能源站点,配套建设办公大楼,与咸阳高新区共同推广建设“中国石化易捷平台”便利店,打造具有国际标准的“人·车·生活”综合能源站。
据悉,中国石化销售陕西咸阳石油分公司全权负责中国石化在咸阳市辖区、杨陵区和西咸新区部分区域内的经营销售和网络发展业务。目前,公司所辖区域已建成在营加油(气)站50座、充电站7座、光伏发电站点10座,成品油及天然气年销量约30万吨,年销售收入约25亿元,每年地方纳税额近3000万元。
宁波高新区:进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试点成果落地
9月24日,1193支生物医药研发用临床生物血液样本由澳大利亚出发,经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运抵宁波熙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这是宁波高新区进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试点以来申报进口的首批货物,此次试点成果的落地,标志着宁波高新区成为宁波市首个突破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境难题的先试区。
相比于其他进出境货物,生物医药研发用特殊物品具有易传播传染病或有传播传染病的潜在风险、依赖冷链运输以及对通关速度要求高等特点。该批医药研发用临床生物样本由宁波熙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申报进境,将用于支持药企新药研发,造福癌症病患。
近年来,宁波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稳步发展,以宁波熙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众多研发型企业,对进境特殊物品的需求逐年增大。然而部分特殊物品生物安全风险高、运输条件苛刻、对通关时效性要求很高,以往企业进境特殊物品要经过风险评估、检疫审批、进境申报、后续监管等多个环节,且须接受卫生健康、海关、科技、交通等多个部门的监管,监管流程复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研发时效、产能以及在国际市场招投标中的竞争力。
为解决这一难题,宁波高新区协同海关,多次走访调研生物医药行业,针对企业反馈迫切需求,多次召开多部门联合研讨会,探索构建进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并于2024年9月10日对外发布《宁波海关 宁波高新区管委会关于试点开展进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的公告》。联合监管机制打通了多部门全链条监管通道,实现了进境特殊物品通关便利与生物安全风险管控的高度统一,解决了宁波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研发阶段市场多元化需求问题,是宁波高新区内培外引,做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一环。
下一步,宁波高新区将积极探索与海关的合作,持续优化监管流程,全方位助力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